辽远广袤的中华北国大地,横跨西北、华北、东北三大自然地理单元。这一区域,从东侧的大兴安岭南端向西,燕山连绵,阴山横亘,跨过东北—西南向的贺兰山,穿越辽阔的阿拉善戈壁,再向西就是雄浑的阿尔泰山和天山。这条山系大致处于北纬41-42度线上下,成为气候变化以及农耕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分界线,而我国北方的历代长城也基本分布在这条山系的南北。因此,这里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往来征战、交互融合的舞台,也造就了源远流长、色彩纷呈的灿烂古代民族文化。
中国北方的古代文明,从其发端便是以农业与牧业,狩猎与畜牧多种经济形态相互交错的形式孕育和发展。从新石器时期到清代的数千年间,草原文明在逐渐融入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也为中华文化带来了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新鲜血液和发展动力。同时,草原民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豪迈气概,也打通了欧亚大陆上的壁垒,犹如一座桥梁,使中西文化得以交流。与此同时,草原文明也在这种交流中发展繁荣,其独树一帜的文明成果,又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使其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展览展出北部中国出土的部分历史文物,以期以小见大,以点联面,使观众从古代中国北方灿烂的民族文化中,了解中原与边疆的密切关系,了解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在这一过程中,中华各民族在长时段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成为相互依存、紧密联结的统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集体认同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也成为实现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