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峨的昆仑山与辽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有一方神秘而古老的乐土,那就是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博物馆藏有660余件唐代于阗地区的出土文书,内容涉及镇守军文书、赋役文书、民间契约、佛经等。汉文、于阗文、梵文、粟特文等各族语言文字对当时社会实态的记载,为古代新疆地区历史文化研究、唐代军政体制研究、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珍贵原始资料,增强了历史信度,活化了历史场景,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纸一片,可阅千年。修复人员的巧手,重新唤起了这些千年前墨迹的温度,将那段古老而神秘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起去追寻那段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华各民族文化融通的遥远记忆。
2019年,博物馆依托学校学科优势,联合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历史学院合作进行修复和研究工作,成功申报2020 年学校重大规划项目《西域文献整理、挖掘与抢救性保护》和 2020 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人民大学藏唐代西域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实施以来,研究团队在藏、展、研领域全面发力。在文物保护上遵循传统修复理论与科学检测实验的有机融合,创新实现了对特别珍贵文献修复的方法,贯彻落实了党和国家关于文物保护利用的政策精神。2023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唐代西域文书保护修复项目”获评2022年度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这也是全国同类奖项最高奖。
在进行文物修复工作的同时,项目还依托高校自身学科和资源优势,注重学术成果转化、修复人才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了高校的学科、人才优势,探索出一条高校博物馆文物保护利用的全新路径。未来将在修复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耕文书历史内涵的阐释研究,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