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徽州 纸阅春秋”国际中文日活动举行

2025-04-21

图片

4月20日下午,博物馆联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举办“水墨徽州 纸阅春秋”国际中文日主题活动。博物馆馆长李贞实、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王建华、清史研究所所长胡恒、清史研究所教授毛立平以及来自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商学院、新闻学院等学院的学生代表出席,其中包括来自埃及、德国、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越南等国家的十余名留学生。活动由博物馆馆员高云倩主持。

图片

图片

李贞实指出,今年国际中文日的主题为“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博物馆藏徽州文书正是这样的“礼物”,字里行间勾画出百年前徽州人的生活点滴,折射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侧面。人博将持续发挥高校博物馆独特优势,与各学院、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加强展藏深度解读和广泛宣介,同时打造更多优质品牌活动,促进场馆育人。

图片

王建华表示,徽州风光令人魂牵梦绕,徽文化更是中国历史文化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国际中文日走近徽州文书,有利于国内外同学们以本次活动为契机,通过阅读、观察和实地体验等多种方式进一步认识徽州、了解中国。

图片

胡恒强调,徽州文书的保存与研究体现了中国人对历史传承的重视,既是回望过去、以史为鉴,更为面向未来、开拓进取。愿通过国际中文日等文化活动,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互鉴,为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发展自身文化、保持主体性而携手并进。

图片

高云倩具体介绍了徽州一府六县、绵延数百年的历史概况。徽文化是中国地方文化三大“显学”之一,文化特色包括“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源远流长的新安理学、“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血脉相承的宗族文化等。

图片

图片

随后,博物馆馆藏部主任陈姝婕带领大家参观“耕读传家——徽州文书展”,介绍了契约、婚书、诉状、阄书等多种类型的文书,它们都是古徽州人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徽州文书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涉及面广泛,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

图片

图片

参观结束后,毛立平教授带来“徽州文书与清代社会”专题讲座,系统阐释了徽州文书的内涵与价值,从清代社会经济、地方社会治理、家庭婚姻与女性三个角度生动呈现徽州文书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现象,指出这些文书为研究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活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极大地拓展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让人深刻认识到“历史从来不只是帝王将相的传奇,更是无数平凡人用契约文书编织的生活之网”。


❖ 彩蛋活动 展厅寻宝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