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藏西域文书修复项目成果展开幕式举行

2023-05-20

5月20日,“绝域遗响 故纸传音——中国人民大学藏西域文书修复项目成果展”在博物馆三层开幕,是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系列活动之一。学校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玛丽娜(Marina Timoteo)、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吕学明、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张美芳等嘉宾出席仪式,项目组主要成员代表、校内师生代表及其他兄弟高校博物馆代表参加活动,博物馆馆长李贞实主持。

29508110322889e46083668e19d63f0.jpg

2019年起,博物馆以馆藏的660余件西域文书为基础,联合历史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合作进行修复和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全部唐代于阗文书的本体修复,使珍贵历史文物得到科学保护和综合利用,真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文物保护利用的政策精神,探索出一条高校博物馆文物保护利用的全新路径。410fca44836732f0f374ca3773e8e23.jpg

张美芳教授、吕学明教授、玛丽娜教授依次发言。张美芳作为西域文书修复项目负责人,分享近五年来带领师生钻进故纸堆中兢兢业业、潜心研究的工作细节与心得体会。吕学明从学科角度出发,阐述学校馆藏西域文书及其修复研究工作的重要价值,对相关团队给予高度评价。玛丽娜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赞赏和喜爱,回顾自己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渊源,愿与学校友谊长存。

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在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学校考察调研时,专门到博物馆和图书馆考察,学校博物馆馆藏六件唐代西域文书作为本次修复项目的代表性成果向总书记作了汇报展示,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总书记还强调“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7b226e36e5608b3db431e2500a28b9.jpg

郑水泉指出,本次展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既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靓丽的一笔,也展现了学校在文物保护修复、学术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做好西域文书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有助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让收藏、研究、阐释西域文书的学术主动权、话语权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有助于提升立德树人,用厚重历史和优秀传统涵养师生心灵;有助于滋养全社会文化底蕴,充分发挥高校的博物馆的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使更多人受到教育、得到启迪。学校将持续在文物古籍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方面深耕细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贡献人大力量。

54da735e0322b8d2128d3f739cd6a55.jpg

开幕式结束后,参会人员参观展览,由博物馆馆藏部主任陈姝婕进行讲解导览。本次展览在博物馆三层临展厅A布展,分为“汉光和煦 异域同辉”“道阻且长 行而不辍”“故纸旧墨 妙手焕春”三个板块,讲述了唐代于阗文书相关史实,介绍了学校馆藏西域文书修复项目的缘起、时间线、团队组成与代表性研究成果,具体展现了文书修复与检测的步骤。

aa7c792c5aea96529beef23a494daf1.jpg

展览还仿真布置了大漠中的烽燧景观,用于投影播放相关纪录片;以“我在人博修文书”为主题复现了修复室操作台场景,以便观众沉浸式打卡留影;设置了修复用纸展示墙,让观众得以亲手触摸薄如蝉翼的手工皮纸、多种多样的造纸原料和染料,增强了展览的生动性、趣味性。

0e61b74883dc824263d22744a2a349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