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应用经济学院巴西籍毕业生、博物馆讲解员孟力(Rodrigo Mendes)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全体硕士生站在 2025 届毕业典礼的演讲台上,用流利的中文讲述与中国人民大学的不解之缘时,台下听众或许不知道,这个曾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深深折服深深吸引的南美青年,早在校园博物馆的讲解实践中,就已埋下了连接中西文化的种子。这场跨越国界的成长故事,也是人大博物馆 “以史育人、以文化人” 的生动注脚。
孟力在发言中提及的讲解经历,正是人大博物馆特色育人项目的生动缩影。作为极具历史底蕴的高校博物馆,这里不仅陈列着泛黄的文献与老照片,更构建了 “沉浸式实践课堂”—— 通过培训学生担任讲解员,让 1937 年陕北公学的烽火岁月、改革开放时期的学术担当、新时代中的人大智慧,都化作青年口中可触摸的历史。
“'人大人'将成为我一生的精神底色”,当学生走出学校的课堂、走出博物馆的讲解岗,他们带走的不仅是一段学习和实践经历,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自觉。
孟力的故事更具代表性:他在讲解中积累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培养的逻辑思维,让他在发言中从容梳理 “人大历史与中国发展” 的深层联系。这种从 “文化认知” 到 “实践转化” 的育人链条,正是博物馆作为 “第二课堂” 的独特价值。
在博物馆的育人版图中,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文化对话,每一件展品都是一堂思政课,而每一位像孟力这样的学子,都在将博物馆赋予的文化底气,转化为走向世界的精神力量。
祝福每一位毕业生:愿你们带着“人大精神”,从此扬帆远航,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文化传播的火把。
更诚挚邀请青年学子加入讲解队伍:博物馆的展柜从未封存历史,而是等待新的声音让岁月重生,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在寻找 “讲述者”,让博物馆的文化底气,成为你我共同书写时代的精神底稿,在历史与青春的碰撞中,读懂博物馆的育人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