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规矩·生面——冯乐耘暗榫动物造型展”开幕式在博物馆三层公共空间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离休教授冯乐耘、党委书记纪红波以及二十余位师生代表出席,仪式由博物馆馆长李贞实主持。
为深入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高等教育红色基因传承和精神品格弘扬工程”“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工程”,充分挖掘学校老教授、老专家捐赠藏品蕴含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精神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博物馆联合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育基金会,推出“规矩·生面——冯乐耘暗榫动物造型展”,展示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冯乐耘教授亲手制作的“雄狮系列”“水牛系列”等暗榫动物造型作品,彰显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忘初心、精益求精、从一事爱一生的境界和品格。
1948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搜捕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的危难之际,冯乐耘加入中国共产党,冒着生命危险建立地下交通线,护送南京地下党员撤退到苏北解放区;1952年,他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从档案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首创《档案保护技术学》,培养了众多档案保护专业人才,对中国档案保护技术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著贡献。
冯乐耘老师家中由客厅阳台改造的工作台一角
1994年离休后,冯乐耘深挖档案保护相关技艺、经验、方法与中国传统工艺间的联系,重拾幼年爱好,投身于鲁班暗榫动物造型的制作。20多年来,他精心打造了70余件作品,主要包括雄狮系列、水牛系列和生肖系列,如今仍带领门徒继续发扬传统榫卯工艺。冯乐耘在传统榫卯工艺的创新传承上所做的贡献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可,系列作品“鲁班暗榫动物造型”于2011年被列入北京市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17号暗榫雄狮”荣获“北京传统手工艺设计大赛传承奖特别奖”,“冯氏榫艺”还荣获2021年首届中国年度IP评选的“文化传承奖”。
郑水泉在讲话中指出,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老教授、老专家们为党的教育事业付出了巨大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中青年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多次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冯老师将半生年华和荣光付予了中国人民大学,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档案学科做出了突出贡献。应当充分发掘老教授、老专家、老校友背后的故事,用其生动事迹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以其宝贵的精神品格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博物馆要以本次展览为契机,继续加强馆藏精品文物的征集和综合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纪红波表示,“冯氏榫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木工艺的瑰宝,也是科研探索的广阔视角与匠人精神的完美结合;冯老师在离休之后、以73岁为新的生活起点追寻初心,其积极乐观、执着坚定的人生态度值得广大师生学习、敬仰;从危难时期投身革命到和平年代勤勉治学,从知识讲授到技艺传承,冯老师一心向党、不忘初心、言传身教、无私奉献,可谓师德师风之楷模。希望通过本次展览,以全新的方式呈现这些传统艺术作品,让更多人欣赏独特的文化魅力、了解冯老师的故事。
冯乐耘讲述了自己从拿笔杆子的教师到抓刀把子的“工匠”的生平故事,回顾了在小学劳作课上就埋下热爱传统榫卯工艺的种子,之后在故宫这片“榫卯的海洋”中受到进一步熏陶和启发。他的作品得到专家肯定,被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传统手工艺研究会顾问(原会长)华觉明评价为“创造性地采用了暗榫结构和具有现代审美倾向的艺术造型,在传承中创新,使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焕发生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面”。他分享了作品设计制作过程解决多种难题的心得,勉励师生要有爱心、耐心和钻心的精神,并表示愿将“鲁班暗榫动物造型”首批作品——“暗榫雄狮系列”和“暗榫水牛系列”共28件,捐赠给博物館,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随后,郑水泉向冯乐耘颁发捐赠证书。
仪式结束后,参会师生参观展览,现场观摩并亲手体验榫卯动物拼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