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烈士事迹展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开幕

2025-04-03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赵一曼烈士诞辰120周年,由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烈士事迹展”4月3日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开幕。

图片

图片

赵一曼烈士孙女陈红,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保护管理处处长王铮,四川省文物局革命文物处副处长许小群,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莉,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馆长廖永红,赵一曼诞辰100周年文献纪录片总导演沈芳,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联合党支部书记张洪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博物馆、校史馆馆长李贞实,校史馆副馆长楚艳红,博物馆副馆长刘春荣,档案馆副馆长周文泓,校史馆副馆长、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教授李海涛等人大师生出席开幕式。

图片

图片

全体人员首先观看了展览,赵一曼纪念馆讲解员杨帆进行导览。展览以“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烈士事迹展”为主题,讲述了赵一曼从一个反封建、反压迫、争取妇女解放的热血青年,迅速成长为学生运动的先锋、地下斗争的勇士和抗日救亡的骁将。在日本侵华、神州破碎、民族危亡的关头,赵一曼毅然执行党的决定,在白山黑水间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后因伤被俘,受尽酷刑,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年仅31岁。讲解员亲切自然、饱含深情的讲述,使现场观众深受感动。

图片

郑水泉副书记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赵一曼烈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代表,他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与鲜明红色基因。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赵一曼烈士诞辰120周年,在赵一曼烈士之子陈掖贤的母校人民大学举办“赵一曼烈士事迹展”意义非凡,使学校师生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赵一曼烈士的精神,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挺膺担当,开拓进取。

图片

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保护管理处处长王铮在致辞中表示,赵一曼烈士事迹展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是落实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对于讲好英雄故事、弘扬抗联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馆校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革命文物征集保护、研究展示、活化利用等方面开展更多务实的交流合作,推动革命文物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结出更多硕果。

图片

赵一曼纪念馆馆长廖永红在致辞中表示,展览以赵一曼《滨江述怀》诗句“甘将热血沃中华”为主题,通过大党史的背景线、赵一曼的奋斗线、革命时期党的精神谱系三条主线叙述赵一曼事迹,旨在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在人民大学举办展览是以红色校史对话红色记忆,让赵一曼烈士的爱国情怀、革命意志和奉献精神,成为激励青年学子勇毅前行的精神火炬。

图片

赵一曼烈士孙女陈红在致辞中表示,来到父亲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心情十分激动。奶奶留给宁儿(陈掖贤小名)的遗书中第一句就是“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奶奶如果知道她的宁儿会在具有伟大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大学完成大学教育,她的遗憾一定会化为释怀!奶奶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她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值得我们一代一代来传承。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馆副馆长、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教授李海涛在致辞中表示,赵一曼烈士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贞报国”,什么是“威武不能屈”。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信仰的力量可以穿透黑暗,母爱的伟大可以超越生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以她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研究生韩雨潼深情朗读了赵一曼临刑前致宁儿的两封家书,伟大母爱字字泣血,忠贞信仰穿越时空,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听众。

图片

图片

赵一曼纪念馆向人民大学博物馆捐赠了6封珍贵书信的仿制件,并在展览中公开展出。这6封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引导赵一曼走上革命道路的郑佑之写给赵一曼的,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博物馆、校史馆馆长李贞实向赵一曼纪念馆颁发了捐赠证书。

图片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研究馆员张丁主持,北京电视台《北京时间》进行了现场直播,有15000余人次在线观看直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