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获赠19通季羡林家书

2023-11-27

11月27日下午,季怡陶致季羡林家书捐赠暨展览开幕仪式在博物馆三层家书展厅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文史学者、画家、收藏家、北京城市学院特聘教授、季羡林家书捐赠人荣宏君,著名主持人赵普,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默,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馆员黄剑,人民美术出版社高级编辑李宏禹,北京杏坛美术馆馆长黄和平,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姜萌、校史馆馆长王丹、博物馆馆长李贞实、博物馆副馆长刘春荣、档案馆副馆长蒋利华等领导专家和学校三十余位师生出席仪式,仪式由家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主持。

  

荣宏君向家书博物馆捐赠19通季怡陶致季羡林家书,李贞实为荣宏君颁发收藏证书。

这19通23页家书,均由季怡陶从济南写给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侄子季羡林,多数带有信封、邮票、邮戳,邮路清晰,保存完好。信札写作时间起于1948年6月,止于1955年5月,从个人视角记录了济南解放前后的食品供应、物价、外汇买卖及市民生活情况,侧面折射出当时部分社会状况,反映了一位长辈对晚辈的舐犊之情,是济南地方历史和季羡林研究的重要史料。

郑水泉在讲话中指出,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一代学术大师,与人民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时,他曾受邀担任学术顾问;同时,他也是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的前身“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最早倡议人之一,为“民间家书”第一辑题写了书名——“家书抵万金”,并为“民间家书”系列图书撰写了热情的推荐语:“抢救民间家书,就是传承家书文化,守护亲情家园,用亲情的力量维系家庭的和睦,共建和谐社会。”郑水泉表示,学校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我校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做精做强“高等教育红色基因传承和精神品格弘扬工程”,勉励博物馆进一步发挥资源和品牌优势,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努力扩大馆藏,积极策划新展,服务校内外观众,加强包括家书在内的文物文献典藏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荣宏君介绍了季羡林先生的生平,指出其叔父季怡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季羡林6岁时到济南投奔叔父季怡陶,先入私塾读书,后在济南读小学、中学,直至19岁考入清华大学,与叔父的资助和培养是分不开的。荣宏君还透露,自己早年有幸受到季羡林先生的教诲和帮助,而季先生用其社会影响力为民间家书的抢救与征集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让这批家书回归家书博物馆,也是完成了季先生的一个心愿。

姜萌表示,书信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其中家书具有私密性,因而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在特殊的时代,家书也成为承载家国情怀的特殊载体。这批季羡林家书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记录了解放前后普通市民家庭的经济情况、日常支出等生活变化,反映了济南解放前后社会状况的变化、邮政通信的变化以及大变革时代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关系等。

赵普则结合亲身体验说明了抢救和研究家书的重要性,认为家书博物馆在保存民间史料、还原真实历史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表示自己也要发挥所长,努力宣传家书的重要价值,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家书的抢救与保护事业中来。

为感谢荣宏君、赵普对学校博物馆工作的大力支持,博物馆特聘两位为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荣誉馆员,郑水泉为荣宏君、赵普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荣誉馆员聘书。

仪式结束后,参会人员参观展览。